2014年6月初,北京西城區的一位市民給本刊新聞熱線打來電話,說位于西單中國金街的主干道邊上有一棟已經存在了6年之久的違法建筑,不僅墻體歪斜、開裂,而且樓體上還寫著“危房請勿靠近”警示字樣,多次向西城區城管局舉報、投訴卻一直沒有被拆除。
投訴人在投訴信件中還質疑:西單金街如此繁華的區域該不該有違法建筑的存在?這棟違建的權屬方有何背景,能讓這棟違建矗立6年之久?多次舉報后西城區城管局為何對該違法建筑坐視不理?是這棟違法建筑背后有強大的關系網還是相關部門不作為?是投訴人惡意中傷還是確有其實,對此記者進行了實地走訪。
探訪:
違法建筑是金融街開發公司蓋的臨時工棚,威脅“鄰居”生命安全
2014年6月12日,記者來到這個存疑為違法建筑所在地——北京西城區大方胡同的西口南側,現場目測,這處違法建筑占地200至300平方米, 這棟建筑從外觀上觀察是施工時修建的臨時工棚。工棚北面緊貼著西單大方胡同馬路主干道,樓基高出地面80公分左右,西面也高出綠地80公分左右,地基只做了簡易處理;西面和北面兩側的地基都裸露在外,并且沒有任何的安全防護處理,墻面及地基有的地方已經出現了裂隙和坍塌。東側墻體上寫著危房請勿靠近,但是此房高近6米,東側和南側與周邊的居民住房僅2米的距離,北側緊靠大方胡同主干道的人行通道。
危房南側象牙胡同的一位大叔告訴記者:“眼前這塊綠地,包括危房,都是北邊那個浩洋公司建浩洋大廈時的代征土地。浩洋公司看到居民在網上投訴它了,才出來解釋,說土地是他們的代征地,但這個工棚是當時西城區開發公司建的施工工人臨時居住地。你愛誰誰的,咱老百姓就認個死理——是違建,政府就該拆!”
一位老住戶對記者介紹說:該違建是2008年奧運會時期由西城開發公司所建,當時為工人臨時居住地。工程結束之后,這處“臨建”一直未拆除,究其原因不得而知。因長期無人居住,房屋年久失修,現墻體已歪斜并多處開裂,墻面泥漿有的已整片脫落。
走訪中,一位干部模樣的居民也加入了“告知”的隊伍。他“神秘”地告訴記者:“這棟房子已在這多年了,現成了危房,特別是對在此嬉戲玩耍的孩子構成嚴重的生命威脅,早就應該拆除,還居民一個安全的環境,增加一點綠色的空間。”他還告訴記者:“我們早就向有關方面反映過這件事,但一直沒反應,有些人無奈之下就在論壇上發帖投訴。這棟工棚肯定不在規劃之內,沒有合法手續,百分之百的違建。原來的西城區開發公司,現在又叫什么‘金融街開發公司’他們遺留的違建也就一直沒能拆除,他們有政府背景,因此浩洋房地產開發公司對于自家土地上的違建也無可奈何。”
記者隨后采訪了浩洋公司一位姓譚(音)的經理,他說:“土地的確是‘浩洋’的代征地,但危房不是‘浩洋’建的,具體情況你們可以到城管部門去了解。”
城管:
該違建不屬于我們管的范疇,這件事可能有相互利益關系
6月13日上午記者來到西城區城管執法局。在接待室見到一位工作人員,說明來意之后,該工作人員打電話聯系了負責人。先是從辦公區出來一位工作人員接待了記者,但聽說記者是為大方胡同西口南側違建一事而來,把記者的介紹信拿進里屋向領導匯報。隨后,新聞科一位姓王的負責人前來接待記者。
王姓負責人說:“舉報信內容我看了,這件事與我們沒有直接關系,信中已說清楚了,‘是前些年開發商施工時建筑工人臨時居住的’,這只能屬于‘暫設’,不在規劃之內的,應由規劃和建設部門管,而不是我們管的范疇,私搭亂建是我們管的。因此這件事我建議你找其他部門。前面也有記者來過,我們已說的很明確。另舉報信上說‘物業’一事,他們根本沒物業,只能是‘權屬部門’。這件事可能有相互利益關系。有些詳情你去區委宣傳部,由宣傳部開出采訪函我們正式接待你”。
城管執法局不管違章建筑,聽起來有些讓人費解。“可能有相互利益關系”,這又該如何理解,都說“金融街開發公司”有政府財政的背景,難道它們之間還有什么“相互利益關系”?對于記者的疑問,王姓負責人并沒有說明。
隨后,記者來到相鄰不遠的西城規劃分局。信訪科一位女同志接待了記者。她告訴記者,這件事要找辦公室,隨即這位女同志電話幫記者聯系,同時介紹了記者的來意,之后掛了電話讓記者等。幾分鐘后,這位女同志接了一個電話后,轉告記者:這件事找(西城)區里沒用,規劃分局不接受采訪,要到(北京)市規劃局,同時介紹去找市規劃委一位叫“宋喆”的人。
下午3時許,記者與北京市規劃委聯系后要求見“宋喆”,辦公室一位女同志告訴記者:“北京市規劃委辦公室根本沒這個人。”記者請該同志幫查一下“宋喆”是哪個部門的,同時介紹了記者的來訪意圖。這位女同志告訴記者,關于違建舉報這件事找執法大隊,并把執法大隊電話告知了記者。記者當時就撥通了執法大隊的電話,但一直無人接聽。
為了弄清楚這棟被多次舉報的建筑究竟應該由誰來管,記者連續兩天都在幾個部門之間奔走,但所到的部門都說不歸他們管。記者撥打了“12345市長熱線”,反映了該建筑的相關情況,要求尋找可以對該建筑負責的相關部門及給予說明。
7月16日,西城區城管局西長安街執法一隊回電話給記者,告知位于西單金街大方胡同西口南側的違法建筑已經正式立案開始調查了,執法一隊已經開始約談此建筑的權屬方——西城區金融街開發公司的相關人員了解情況,要求金融街開發公司提出整改計劃,并等候調查的結果通知。
在西城區城管局立案調查通知一個多月后,記者在8月28日再次來到該建筑所在地,這棟存疑為違法的“臨建建筑”仍然墻體開裂的矗立著。
質疑:
臨建危房存6年,誰來對附近居民生命安全負責?
在記者前期采訪調查走訪時被告知說不屬于自己管轄的西城區城管局為何又突然可以立案調查?記者在撥打市長熱線后,西長安街執法一隊明確了已經立案調查,時過一個半月卻音訊全無。
對于西城區城管局對老百姓正當合理反映的訴求和記者的采訪如此漠視的工作態度,著實讓人費解和質疑。人們不僅要問:西城區城管局在立案經過一個半月之久,難道連起碼的調查都沒有開展?從城管執法程序上認證這個臨建建筑是否屬于違法建筑有多困難?在處理群眾舉報這棟涉違建筑的過程中,西城區城管局是否存在行政不作為的現象?西城區城管局在執法時是否對這棟涉違建筑權屬方西城區的國有企業——金融街開發公司“可能有相互利益關系”而“區別對待”,從而影響對違建性質認定和執法進程?這棟涉違建筑年久失修,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如果發生(包括受極端天氣影響造成坍塌)事故,附近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應該由誰來負責?
期待相關部門能給出一個答案。本刊將繼續關注。(人民法治雜志記者 任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