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17)日上午,“法治中國·走進四川”大型采訪活動專家訪談會在成都舉辦。7名知名專家學者圍繞“依法治國”“法治四川建設”“司法體制改革”等話題進行了交流座談,并回答了媒體記者的提問。
談“欠薪”健全法律制度 暢通救濟途徑
中新社:近年來,農民工討薪難、工傷索賠難等維權問題客觀存在,四川作為一個勞務輸出大省,勞動者的權益保障問題至關重要。您認為,要切實加強對勞動者的權益保障,在法制建設方面還應該做出哪些努力?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林嘉:“討薪”這個說法本身就不合理。勞動者付出勞動,就有依法取得其勞動報酬的權利。一份合法勞動報酬的取得不是一個討要的過程,這一現象的存在本身就是對勞動者權利的侵害。
目前之所以廣泛存在勞動者權益被侵害的現象,歸根到底還是法治的不健全。這些現象多出現在低端勞動市場和勞動密集型行業,在這些行業中往往用人程序不夠規范,就成為了法律監管的盲區。
要解決這一現象,首先應當健全法律制度。除了加大侵害勞動者權益的違法成本,也可以訂立一些相關制度,來維護和補償被侵害勞動者的權益??梢試L試在發生這種現象比較普遍的特殊行業——比如建筑行業、民營礦山等行業內部建立一個欠薪保障基金。但要實現這個制度,目前的立法環境還比較復雜。
同時,要建立企業家的守法意識和誠信意識,正確處理勞動和資本的關系。企業家應該有更多的社會責任感,也就是常說的“要有良心”,不能說大部分的錢都讓老板賺走了,勞動者卻連基本的報酬都得不到。
此外,還要暢通救濟途徑,包括調節、仲裁和訴訟??梢試L試工會、法院、司法局等有關部門多方聯動解決勞動糾紛。除此之外,刑法規定拒不支付勞動報酬且情節嚴重可以入刑,這樣一種“欠薪入罪”的方式也可以對拖欠勞動報酬形成威懾作用。
談法治政府控制公權力 用程序制約腐敗
新華社:在此前的采訪中您曾說過,我國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實現了50%到60%,行政法體系已初步形成,框架基本搭起來了,但還不完善。您認為,要實現這剩下的50%到40%,什么是關鍵?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導姜明安:建設法治政府需要控制公權力,如果任憑權利恣意、任性、濫用,法治就無法推行。此外,我認為,還要解決程序問題,因為程序可以制約腐敗。如今大力倡導治理現代化,在我看來,治理現代化需要治理法制化,而法制化需要程序化。不真正解決程序的問題,中國的法治政府就不可能建立。行政程序法的制定十分必要。中央應當盡快把行政程序法列入立法軌道,爭取用5到10年的時間出臺行政程序法。再過20年,希望行政程序法能夠成為解決法治政府建設、社會依法治理問題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