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雅溪鎮里東村13日晚發生山體滑坡,致38名群眾失聯。截至15日18時,已有22名群眾被搜救出來,其中21人確認死亡,1人經戧救后生命體征平穩,目前仍有16人失聯。黨政軍及社會各方力量持續在現場救援,心理安撫隨之跟進,未受災村民也主動加入救災。
(小標題)現場救援
目前,黨政軍及社會各界共投入現場救援力量2300余人,搜救犬7只,大型機械60余臺,專業救援車輛50余輛。各方運來了救災物資,受災群眾的生活得到保障。
據參與救援的第一集團軍步兵某旅化工營營長余建剛介紹,作業面不好展開是此次救援的一個難點。為此,各方力量在統一指揮下,分左、中、右三個區塊推進救援工作,開通道、開水道、進機械,逐步拓寬作業面。目前,已有更多工程機械進入現場救援。
此次山體滑坡致一條繞村而過的河流被阻斷。“沿河有一條公路,但由于地方車輛堵塞,導致該公路未能投入救援。”余建剛說。該營遂派出骨干力量與地方公安聯合,在長達3公里的通路上,花費兩個多小時清理、疏散100余臺地方車輛,成功開辟第二條“生命通道”。
部分沿河路段已被淹沒。15日上午11時左右,共有300多名武警、民兵等在救援現場筑堤。救援人員先用鏟子將現場的泥石灌進編織袋,然后從公路沿河一側的兩端放置袋子,進行筑堤。12時20分左右,一條長約六七十米的堤建造完成。“筑堤之后,立刻抽水,隨后現場的泥石可通過沿河公路往外運送,從而提高救援效率。”在現場指揮的縉云縣人武部參謀鄭建民說。
(小標題)心理安撫
一張簡易的桌子,幾盒紙巾,幾瓶礦泉水。這便是南京軍區杭州療養院在安置點李氏祠堂設的心理輔導點。當記者看到該院心理咨詢師劉俊松時,他正在陪三個小男孩折紙飛機,孩子們的笑聲感染了身邊的大人。“對于孩子來說,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游戲,讓他淡忘受災記憶。”劉俊松說。
古老的李氏祠堂內,安置了58名災民。一些災民的親屬目前仍失聯,甚至已遇難。有的婦女和老人坐在簡易床上,眼中含著淚。目前,共有近50名專業心理醫生對失聯群眾及遇難者家屬進行心理安撫。記者在現場看到,一些心理醫生讓災民靠在自己身上,并握著災民的手。
為了便于及時開展安撫,14日晚,來自杭州療養院的12名心理咨詢師值班到凌晨兩點,在回去簡單休整后,又于15日6時到達安置點,而浙江省紅十字會心理應急救援隊的四名隊員甚至通宵值守。
“災民的情緒總體較為平穩。”杭州療養院另一名心理咨詢師葛雯說,“昨天幾乎都是我們找災民,但今天有好幾個災民主動找到我們。目前并不適合做心理干預,我們更多的是安撫和傾聽,讓災民發泄情緒。今天,一名失聯四個家屬的婦女在被安撫后,終于開始進食。”
(小標題)民間救援
麗水市蓮都區發生山體滑坡災害后,浙江省救災協會緊急動員省內社會組織參與救災工作。目前有麗水戶外應急、公羊會、義烏市民間救援、藍天救援,以及東陽、仙居等10余個社會組織所屬專業民間救援力量共200余人火速馳援災區一線。
先期抵達的民間救援隊伍為此次救援發揮了重要作用。據公羊隊浙江總隊總隊長徐立軍介紹,滑坡土方量巨大,并且造成河流阻斷,重點掩埋區積水達2米左右,急需大型挖掘工具。公羊隊緊急調運來了整個救援現場的第一臺挖掘機,進而打開了缺口,對積水進行引流。
藍天救援隊長藍波13日晚在救援過程中手指骨折,但仍堅守現場,跑前跑后指揮隊員開展救援。麗水市戶外應急救援隊21名隊員第一時間趕赴災區現場投入救援,并于14日凌晨成功救出災民3人。義烏市民間救援隊也與14日下午抵達救援現場,并帶來了應急通信指揮車、照明救援車、重型挖掘機及發電機、應急醫療裝備、紅外線熱成像儀等,這些設備在現場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里東村未受災的村民也主動投入到救災工作中。村里的周大姐這兩天一大早就趕到祠堂,安慰受災村民,同時幫著洗菜、做飯,其丈夫原在外打工,災害發生后,立刻趕回家,加入救災。山體滑坡災害發生后,村里第一個報警的小李,這兩天一直在高速公路上當志愿者,指揮交通。“我愿意為鄉親們做更多努力。”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