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瀘西縣國土資源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嚴格落實財務管理制度,采取“三抓”措施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支出,取得明效成效。1-11月,三公”經費支出38.42萬元,其中公務接待費15.81萬元、公務用車經費22.61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56%、11%。從而有效節約財政開支,降低行政運行成本,為推動落實黨風廉政建設發揮積極作用。(2016年12月22日瀘西之窗)
政府的“三公”經費一直是一個深受人們關注的話題,自從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一來,各級部門的“三公”經費銳減,“三公”經費的支出更加規范化,得到廣大群眾的稱贊。
隨著社會的發展,政府的“三公”經費日益公開化、透明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信息公開功不可沒。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曾幾何時,以公費旅游、公車消費、公款吃喝為主要內容的“三公”經費居高不下,其根本癥結就在于其透明缺失的暗箱操作,抑或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語焉不詳”。
筆者認為,政府部門對經費的公開是一種創新,更是一種進步,值得受到群眾的支持和大力推廣。經費公開就像一本扎實的賬本,記錄的不僅僅是各項開支,不僅僅是經費的來龍去脈,更是記錄著一種感情,一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感情,一直密切聯系群眾的感情。而得到的,則是群眾的信任和稱贊。(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