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就聽說河南稀有劇種要在鄭州集中展演,剛開始只覺得“這是件好事”,相比那些精雕細琢、反復研磨的大戲對此并不抱太大希望,直到昨晚在禧仔親子劇場看完四平調《恩怨親家》的整場演出,才驚覺稀有劇種存在的真正魅力與價值。
沒有宏大的背景鋪陳,而是將最有生活氣息的新農村建設題材搬上舞臺,站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把矛盾寫得真實透徹,讓觀眾在嬉笑怒罵中體驗基層生活的好看、好聽、好玩和感人。
七八年『恩怨』情仇,近半生宿敵,最后竟成『親家』?!
故事的一開始展現的便是飼養戶牛三倔與果樹種植戶馬蜂窩兩家的鄰里糾紛,不過果園地界一公分相爭這樣雞毛蒜皮的小事兒較起真兒來照樣星火燎原,兩家主人眼睛一蹬,鼻子一橫,恰恰映射出最真實的農村生活畫面。
都說,小吵怡情,大吵傷身,波及無辜當然就更嚴重了。而兩家的糾紛不但成了牛的女兒英英與馬的兒子方方這對青梅竹馬的戀人之間的一道鴻溝,也致使文明村的評建一拖再拖。支部書記楊玉香,決定利用此關系促成姻親化解矛盾。
經過一列的陰差陽錯的矛盾糾葛和楊支書耐心勸導,牛、馬終于摒棄前嫌,和好如初,一對冤家成為親家。
就像所有農村生活里活生生存在的人和事一樣,再大的矛盾吹鼻子瞪眼之后總能解決。舞臺上的故事也一樣,只有最真實的百姓的恩怨故事才能真正奏響基層文化者的樂章。
眾里尋它千百度,悄然錯過,當然要看『直播回顧』!
很久以來,稀有劇種只活在老百姓口耳相傳的談資里,能真正看上一場稀有劇種的演出實為難得。作為觀眾,很容易被這樣一臺主題好、故事好、唱腔好、舞美好、演員好的演出所俘獲;作為工作人員,很容易被觀眾心滿意足的歡呼叫好聲所俘獲。
然而總有一些觀眾會因為各式各樣的原因而錯過現場觀看的機會,尤其在一眾愛戲的戲緣團隊中,有許多工作人員也是沒有機會久坐臺前靜心欣賞演出的。
為了彌補這樣或那樣的遺憾,戲緣團隊早已做足準備,從前期演出場地錄制設備、網絡設備、人員配備等準備工作,到演出期間的拍攝、錄制、直播,再到后期的采訪制作,使每位觀眾都能有機會看到現場直播,使每位錯過直播的觀眾都能有機會從直播回顧中體驗整場演出。
從基層一步步走向大眾,再從大眾一步步走向真正的舞臺,走進更多普通市民的心里。
四平調《恩怨親家》無論是從題材上,還是從劇本對當代農村生活的細節捕捉上,都將評關注基層、關注民生、緊貼時代的典型特點體現得淋漓盡致,并正以其獨特的四平調魅力和來源基層的創作題材吸引著更多的人們關注稀有劇種事業的長遠發展,成為關注新農村農民公共文化建設的福祉。